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田瑜)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北京亦庄半马”)4月19日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来自北京的清华通班队携机器人“Kuavo(夸父)”亮相赛场。该队伍大部分成员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最年轻的只有20岁。近日,清华通班队的领队李炯烨接受专访,畅谈参加北京亦庄半马的感受和收获。
清华通班队成员在补给站为Kuavo快速换电 新华网发
新华网:参加北京亦庄半马有哪些收获?
李炯烨: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和其他队伍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比赛中暴露的问题,我们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软硬件,一步步地朝“具身智能”目标努力。
清华通班队成员与Kuavo合影 新华网发
新华网:在参赛过程中,组委会提供了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帮助?您认为此次比赛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李炯烨:赛前,组委会为每支赛队提供了住宿与车辆保障。比赛当天,各项保障措施也落实到位,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运送机器人。此次比赛最大的亮点在于让机器人尝试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奔跑,特别是“人机共跑”的设计理念,将科技带入现实,彰显出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价值。
新华网:请简要介绍一下你们队伍参赛机器人的性能,以及有哪些技术特点?
李炯烨:我们的参赛机器人叫Kuavo(夸父),它是一款能走、能跳、能劳动的通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66米,重量约55公斤,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公里。
技术上,我们提出了一种人形机器人学习运动技能的算法,能从少量参考轨迹数据中高效学习。通过降低运动耗能为目标的强化学习框架,提升运动效率、稳定性与地形适应能力,最终实现快速真机迁移,拟人步态稳定奔跑。
新华网:此次比赛过程中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李炯烨:最自豪的事情是我们能在很短的备赛时间内提升了跑步的速度和步态,让其动作更加拟人,同时在排位赛中无失误地完成了5公里测试。最遗憾的是因为雨后场地湿滑等因素,比赛结果没有达到预期。
新华网:对于清华通班队和你们个人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
李炯烨:对于个人而言,我作为学生很荣幸能通过这次机会得到锻炼,将来也会继续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不断学习钻研;对于队伍而言,我们希望以这次比赛为契机,继续优化算法和硬件,明年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比赛。